生活須知
整編「生活須知」緣起
都市裡的樹木和庭園中的花草,都需要修剪。修剪雖然有傷害,但是對人類的生活好,對花樹成長也好。同樣的,人類的生活也需要規範。規範雖然有拘束,但是對個人的生活好,對群體的生存也好。所以人不能因為怕拘束便逃避規範。也所以當年的「國民生活須知」,是萬萬不能夠全廢的。本文承襲古代的儀禮精神,參考近代的國民生活須知、常禮舉要、和若干倫理學著作,簡化而成。當前道德淪喪,法紀廢弛,社會脫序,願藉此一簡單易行之須知,有所匡救於萬一。
觀念部份
一 、個人生活在於追求平安與快樂。進而充實生活的內容,提升生活的品質。
二 、同時在於追求社會人群的安樂與和諧。進而謀求群體生活的充實與提升。
三 、抑制自我中心,與他人和睦相處。
四 、關懷生命,愛人類、愛眾生;也愛萬物。
五 、活動活動,要活多動。
六 、讓勤勞成為生活的習慣。(增進工作績效和運動效果)
七 、讓節儉成為生活的習慣。(環保、惜福、節約資源)
八 、讓清潔成為生活的習慣。(外在要衛生,內在要純潔)
九 、讓整齊成為生活的習慣。(觀瞻、秩序、條理)
十 、人的生命和尊嚴是平等的。
十一、人際的關係是相對的。
十二、誠敬信實以律己,可贏得信賴。
十三、寬厚忠恕以待人,能受人敬重。
十四、做事,要先有計劃,要盡心、盡力。
十五、用錢,要先有預算,不可寅吃卯糧。
十六、支配時間,要有節制,要守時。
十七、肯定家庭的價值,和倫常的溫馨。
十八、日常生活保持三分饑寒。(可增健康)
十九、過日子要接受三分清貧。
二十、對家人、社會、大自然,都要心存感恩,常思回饋。
二十一、「自由」,只是「群己關係的界限」。
二十二、「民主」,乃是「服從多數,但要尊重少數」。(並非堅持己見,不顧他人)
二十三、「風俗習慣」,可約束人們的言行舉止。
二十四、「倫理」,規範人際關係,提升人性。
二十五、「法律」可補救倫理規範和習俗約束之不足,因為有強制性。
二十六、但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實踐部份
一 、作息時間,適當調節,可常保體力充沛和頭腦清新。
二 、睡眠充足,儲備精力。
三 、選一種運動,終生練習不輟。
四 、黎明即起,整理居室內外。
五 、清潔工具,及任何用具,用後放回原處。
六 、隨手關水電,隨手關鎖門戶。
七 、飯前、便後、工作完畢、運動後,都必須洗手。
八 、進入醫院,便前便後,都要洗手。
九 、出門先整理儀容,定期理髮修面,經常換洗衣裳。
十 、出門時向家人道別,告知去處。
十一、走路要抬頭、挺胸、收腹;從容不迫。
十二、保護身體髮膚,亦不可毀傷他人的身體髮膚。
十三、不染不良嗜好,諸如酗酒、熬夜、吸毒、嫖賭等。
十四、維護心理健康,諸如微笑、從容、不多計較、明辨是非。
十五、多說「謝謝你」和「對不起」。
十六、保持適度禮節,諸如先打招呼、稱呼要恰當。
十七、真誠愛家愛國,一如愛己。
十八、平日穿衣,以整潔、舒適、大方為主,不求奢華。
十九、大典或特殊場合,衣著要莊嚴合適。(例如參加葬禮,不宜紅綠鮮艷)。
二十、飲食以營養衛生為主。
二十一、少年時不暴飲暴食,中年後常帶二分饑餓。
二十二、餐桌上尊重長幼和主客座次,寧靜從容。
二十三、用餐開會注意坐姿和秩序,不妨礙他人。
二十四、餐後必須稍事休息,才能勞動或用腦。
二十五、居住環境要安全與衛生。佈置大方,不求奢華。
二十六、住房與廚廁,保持乾爽而整潔。
二十七、遠親不如近鄰,鄰居要互通聲息,守望相助。
二十八、行路開車,嚴守交通規則。自己安全,大家安全。
二十九、上車下車、進場出場等,禮讓長者,扶持婦孺。
三十、支配時間、要有計畫,要能充份利用。
三十一、遵守時間,不遲到、不輕易早退。
三十二、建立時間的信用-借錢借物或借書,如期歸還。
三十三、金錢不可缺,量入為出,不寅吃卯糧。
三十四、財物不可貪,亂世以能貧為安。
三十五、賺錢用錢,不違良知,不觸國法。
三十六、不浪費物力,為他人留餘裕,為個人惜福。
三十七、保護生態,保全生存環境。
三十八、珍惜資源,因為地球村的資源有限。
三十九、休閒活動能活化生活,要多多參加。
四十、多讀書報,增進生活趣味,充實生活內涵。
四十一、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常識要豐富,技能要專長。
四十二、參與義務勞動,服膺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四十三、讀書與學習要會「用心」,不是用功(磨時間)就好。
四十四、多了解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
四十五、多了解生活環境有關的風俗習慣,和歷史文物。
四十六、開會、談話,不搶說、不中途插嘴。
四十七、正式發言,要精簡扼要,條理層次都要清楚。
四十八、發言時更要切中主旨,不得言不及義。
四十九、份內工作,必須盡責。能不能完成,都要交代清楚。
五十、受託之事,無論承諾或婉拒,都要明確表示。
五十一、在公眾場合,保持寧靜與秩序。
五十二、與工作夥伴相處,要處處合作,多多溝通說服。
五十三、婚喪慶典,送禮不妨簡約,關懷卻要真誠。
五十四、敬老尊賢,至少要憐貧惜老。
五十五、扶持殘障,至少要寄予同情。
五十六、愛護兒童,至少要寄予關懷。
五十七、人與人相處的關係是相對的。夫婦、父子、主雇、兄弟、朋友等,莫不如此。
五十八、相對的,要常思「對稱」-產生「平衡」。
五十九、相對的,要常思「對比」-產生「調和」。
六十、相對絕不是「對立」,對立只產生排斥或抵消。
六十一、人與人相處的關係,也是平等的-人權和尊嚴平等。
六十二、但輩份自有尊卑,地位仍分高下、年齡豈無大小?
六十三、父母須尊重兒女意願,不可堅持己意和管教的方式。
六十四、兒女有所陳述或溝通,依禮說理,不得強迫接受。
六十五、「代溝」,不全然指「隔閡」;也要人去「溝通」。溝通是藝術。
六十六、人人(無論為父為子、為夫為妻……)都不要自以為是,獨行獨斷;要易地而想。
六十七、夫妻基本關係,同樣是相對與平等。與對方相處,必須同情、關懷和尊重。
六十八、勞資關係的基本共識,也正是相對與平等。
六十九、但雙方須另具一項共識:彼此感恩,心存回饋。
七十、兄弟關係,同樣要對當、平等、尊重和關懷。
七十一、但也要接受另一個共識:兄弟分家、分財不分心。
七十二、師生相處,可以比對父子,比照主雇,比擬朋友。
七十三、平安、平安,自己身安,家人心安。
七十四、快樂、快樂,身心舒暢,工作順暢。
七十五、敬,是感情最大的付出,誠意最高的付出,責任最高的承擔。
七十六、人的生活離不開作人作事和待人這三件事,三件事都要以「敬」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