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資源、共業大千
社會資源分配之合理與否,影響未來世紀人類生存及民生之關鍵問題,我們要如何能有效解決資源分享?人類為了解決生活需要產生供需經濟活動進而形成有生產者與消費者,有生產者自然有雇主與工人,由於資本家想取得更多經濟利益,但工人也想取得更好報酬利益,因此兩者間利益分配之不調和,形成嚴重之社會問題與民生問題,如何來調和整個社會資源,經濟利益分配之平衡與合理,也將是解決民生問題第一要素。
所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乃是公平與合理的觀念,因此社會福利政策是其中重要的環節,制度的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全民的保障與安定,需接受回饋之社會族群分為四類:
弱勢族群:對於矜寡孤獨廢疾者,必須由社會福利資源來做合理協助與支援。
幼童族群:對於幼者,是要政府的力量來保護培育,讓幼者能很順利成長。
壯年族群:政府應做好就業輔導工作,依個人專業及興趣來協助壯年者發揮所長,同時制定好完善勞資雙贏之勞動法制度,配合財稅制度來形成社會相生相剋之邏輯。
老人族群:此一族群是社會問題重要之一環,如何讓老人能安心平安快樂生活,必須以社區為單位建立完善的老人安養調養中心。
人類誤以為地球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天然資源,如果只知取用不知珍惜保護與回收,也將會耗盡與破壞,因此我們人類應該盡量減少對大自然資源破壞與浪費,如何對全世界之經濟發展有幫助,我們不僅重視物盡其用,地盡其利,貨暢其流的利用,也必須要有社會宇宙觀,天地給社會的資源是乾淨無污染,我們要如何能合理有效使用經營管理,達到人類經濟發展與天地共生共存的自然循環法則,進而減少對天地資源耗用浪費與破壞,建立人類經濟發展自然生態鏈,資源共生共享,強化人類與企業體對宇宙資源之認識,達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宏觀,世界各國要不分你我,共同了解宇宙的真理,共同創建二十一世紀成為人類太平盛世,是一個清靜、自然、無為、和平、自由、平等、均富、大同的世紀。